2020年度十佳影片


统计了一下,今年看的电影中五星有89部,除却一些经典再看,着重刷了这几位导演的作品:伯格曼、费里尼、侯麦、伍迪艾伦、阿莫多瓦和侯孝贤。但基本都没刷完,明年继续。像费里尼、伯格曼、塔可夫斯基这些殿堂级的大师都是将电影定义为一门艺术的鼻祖,我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看,觉得理解力还是不足,所以盘点起来很吃力,写得不好,大家见谅。
89部中选10部,真的太难太难了。我取舍再三,最后留下了这十部。
按上映时间排序
一,《卡比利亚之夜》(1957)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通过豆瓣徽章知道了这位意大利国宝级的大师,并喜欢上了他的风格。费里尼是个爱造梦的导演,喜欢在每一部电影里加入马戏团表演,钟情于一些过于肥胖的女性角色(我觉得这可能是他小时候的性启蒙)。今年我一共看了九部费里尼的电影,其中《大路》、《甜蜜的生活》或者《八部半》要更经典一些,属于电影教材必选片的那种。但我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并没有看懂《八部半》,有点晦涩,分不太清幻觉和现实。这部电影中的诸多元素也是被后世的导演们反复运用,比如昆汀《低俗小说》中扭扭舞就源于《八部半》。昆汀今年疫情期间还说自己要写一个故事,大致内容是一个患有PTSD的士兵退伍之后,开始看费里尼的电影,然后就治愈了。额有点扯,但我永远对昆汀满怀期待。另外202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也就是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自传式影片《痛苦与荣耀》,我觉得也有《八部半》的影子。
相较之下,《卡比利亚之夜》少了很多晦涩难懂的部分,更多了些情感共鸣。主演依然是朱丽叶塔——费里尼的妻子。卡比利亚是个样貌不算出众的妓女,但她对爱情却抱着天真的期待,总是很容易相信男人的花言巧语。开头就是遇到个渣男,不但骗了她的钱,还把她推到河里,险些丧命。但卡比利亚生性乐观,很快就从伤痛中愈合了,当然这也得益于她的安全感——一套小房子,靠自己的努力赚来的小房子。

6DDA903E-24A8-4252-AEDD-E93D72065347.jpeg


一次站街时,她偶遇了一位刚和女友吵架的男明星,男明星觉得她很漂亮,并邀请她去家里做客。卡比利亚很高兴,但就在二人相谈甚欢之时,男明星的女友找过来要求复合。卡比利亚无奈只能灰头土脸地离开。
正在她落寞之时,她又遇见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不同于以往她所接触的那些,他成熟稳重,有着稳定的工作,对卡比利亚很是关心。在男人求婚之时,卡比利亚心动了。她不顾朋友劝阻,毅然决然卖掉房子,拿着所有的积蓄奔向新生活。结果发现,这是个骗子。他不但抢走了卡比利亚的钱,甚至还想杀死她,好在最后没有动手。
BD59AB24-845F-4AA0-9379-D22A1732A5F4.jpeg


绝望的卡比利亚在街上无目的地游荡,我想所有人看到这都以为她被击垮了,跌入谷底很难找到活下去的勇气。这时从远处走来一群活力满满的年轻人,他们唱着歌,谈笑着,那么愉快地从卡比利亚身边经过。这份热情感染到了卡比利亚,她挂着泪珠的脸上努力地、慢慢地绽放出了一个笑容。。。

58DDFB69-0EE7-48C7-8033-4EC3758F4AF6.jpeg


最后的这个笑容让我动容,也感染到了一代代影迷。这个笑容是对未来的向往,更是勇敢抛掉过往的洒脱。

二,《第七封印》(1957)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疫情期间窝在家里刷了十四部伯格曼的电影,我好爱这个导演啊。超多超多喜欢的,连我的豆瓣头像用的都是《假面》。伯格曼的故事情节很平淡,但往往内心挣扎,台词很美也很耐人寻味。我感觉他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性极强的,这类常常伴有痛苦的思考,有宗教色彩,比如《处女泉》、《野草莓》、《第七封印》等等,像是影音版的妥翁探讨,而伯格曼本人确实是很喜欢看妥翁的,这类的我选了一部《第七封印》;另一类是对人类情感的思索和分析,母女情、夫妻情、姐妹情等等,这类我选了一部《秋日奏鸣曲》。

《第七封印》非常非常硬核,宗教气氛相当浓烈,是一部关于死亡的哲学探讨。我简单把故事写一下。强烈推荐没看过的小伙伴找来看看,你可能会打开电影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3F2DE29B-8C8B-4F5B-B751-1421B38C5794.jpeg


电影最开始是灰色天空上有一只翱翔的雄鹰,此时出现旁白,“羔羊打开第七个封印时,天堂里的寂静达半小时之久。 我看见站立在上帝面前的七位天使,每人都被授予了一只号角”。
这段话来自于《启示录》,后面每一声号角都带来不同的灾难。比如第一位天使吹响号角,于是冰雹和火伴着血水,降在地上。所以预示着这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灾难片。

接着主角在海边出现,他是一名参与十字军东征的骑士,而在此时他遇到了死神。他问死神,你是来找我吗。死神说,是的。并问骑士是不是很害怕。骑士说,我的肉体会害怕,但我的灵魂早已做好了准备。接着他邀请死神跟自己下棋,若是赢了,则可逃过一劫。
2A335E35-9670-4E20-85BE-433296BA3A95.jpeg


这里骑士说,无论是诗歌还是壁画都有讲述死神沉迷下棋的故事,确实是这样的。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外的tabby教堂有一幅壁画就叫playing chess with death,描述的是一个男人和死神对弈的场景,由瑞典中世纪画家Albertus Pictor在1480年至1490年间所绘这。也是伯格曼这部电影的创作来源。

F814D2BA-D21D-4AD2-BCEA-1C4F5CE534BF.jpeg


骑士战争后归来,在荒凉广袤的土地上行进,满眼尽是被瘟疫带走的村落、衣不蔽体的民众、以及被处以火刑的异教徒。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暴虐的,有浪荡的,也有虔诚的,而死神也一直伴随着他,从未离开。

三,《秋日奏鸣曲》(1978)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401BCDBA-A43B-4E5A-8000-494E6917EC3B.jpeg


《秋日奏鸣曲》是一个关于母女的故事。女主温柔乐观,是个牧师的妻子。有天得知母亲的第二任丈夫去世,便想接她过来与自己同住。妈妈是一位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从女儿小的时候就常年不在家,和女主以及女主的残疾妹妹相处时间很少,也不甚了解。就这样有着感情隔阂的母女开始了同住生活。最初是很愉悦的,但随着交流的增多,彼此都开始把内心隐藏多年的怨恨倾泻出来。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情感共鸣是很强烈的。虽然我生长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却看到了很多我和我妈的影子。我也是从小并没有得到过太多的爱,甚至十几岁经历过的困苦要远超于现在。我妈对我和我姐的感情现在似乎仅剩下了经济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满足,但我妈的情感永远都是单向的,仿佛她的世界只有她自己,她的痛苦却都是因为我。所以一般情况我会刻意回避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小时候的记忆,因为我无力改变,提起来也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中,无法自拔。其实我还是坚信我妈对我是有爱的,唯一可惜的就是她太过吝啬,吝啬到我聊以安慰的片段少之又少。

四,《乡愁》(1983)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太美了!真的没什么好说的,这部电影就是太美了!

D0491D6D-A2E8-4031-B313-4FAC9458FA18.jpeg


诗人来到意大利,想要寻访一位十八世纪的俄国音乐家的故事。这位音乐家在意大利漂泊多年后,回到故土,却因抑郁不得志而自杀。诗人在这里参观了一座古老的教堂,停留在一个有天然温泉的小镇,遇到了一个不被周遭理解的疯子,并被这个疯子所吸引。最后他为了信守承诺,为疯子点燃信仰的烛火,而突发心脏病,最终没能回到故乡。
至于这部电影的导演——塔可夫斯基,也在拍摄完这部讲述乡愁的电影后再也没有踏入俄罗斯的土地。

1CB01238-8B75-43A1-BFA9-9C006DA4C19A.jpeg


塔可夫斯基的镜头就是他的语言,他不需要对话,甚至不需要故事情节,大量的长镜头,氤氲唯美的画面已经足够表现出他的情感。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不是讲出来的,是看出来的。出生于苏联一个诗人家庭的塔卡夫斯基有着对美的独到理解,他执着于探讨宗教人文精神和形而上的哲学,喜欢用长镜头和诸多意象,如破碎的物质文明、忧愁寡言的角色和不停滴落的雨,倡导电影内在的美。除了《乡愁》,我还看了一部《伊万的童年》,战争题材,好像父母那代人很多都知道这部影片。去年徐峥的《囧妈》里 的妈妈就是深爱这部片子,而且儿子的名字也用的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名字——伊万。但比较起来,我更爱《乡愁》。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喜欢看这种拍“情绪”的艺术片,没有情节,也没多少对话,只有被导演的镜头支配的情绪,让人欲罢不能。如果你也爱这种,强烈推荐这部片子。

五,《童年往事》(1985)
导演:侯孝贤
去年看过《恋恋风尘》之后,我就爱上了侯孝贤的风格。他的作品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散文诗,带着丝丝愁绪。甚至连音乐和镜头都是绵绵的,湿漉漉的,这是当年台湾的写照,也是一代客居人的心情写照。并不像伯格曼这些大师的作品那么生硬晦涩,侯孝贤的故事很好懂。他没有具体的高潮起伏,更多的是在自说自话,往往是讲一个“被困住”的故事,有点像小庭深深中的女子,“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童年往事》一部分情节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点像,这两部中的父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同一种人,他们有学识,有风骨,却抵不过时代的洪流。仅存的骄傲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避难所,但家中上下这些比他还脆弱的人是不能允许他逃避的。他们被困在了孤岛上,被拥挤着,裹挟着,一步步走向自己一无所知的未来。
就像《牯岭街》开篇字幕所说,“当下一代得知父母正生活在对前途的未知和惶恐中,这些少年,在这种不安的气氛里,往往以组织帮派,来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命意志”。《童年往事》中的阿孝咕没有和《牯岭街》的小四一样结局,但也同样是迷茫的一代。
而这又是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风格不同,一个冷静克制,一个飘逸隽永;故事内核也不同,一个是妥协,一个是怀旧。《童年往事》的内核是怀旧,是乡愁。

12EF1B16-9811-4B0B-A628-EEE0FB123E8D.jpeg


阿孝咕的奶奶是个大陆人,年纪越来越大,她的记忆开始模糊,时不时就说要带着阿孝咕回大陆。所以奶奶经常走丢,每当找到她,或者被人送回来后,奶奶往往很平静,但几天之后她照例拿着小包裹踏上那条回家的路。那条路是最凝练的语言了,寄托了阿孝和奶奶美好的回忆,也是当时台湾无数“外省人”心里最触不可及的回家的路。“直到现在,阿哈咕常常会想起祖母那条回大陆的路,也许只有他陪祖母走过那条路。以及那天下午,他跟祖母采了许多芭乐回来。”
这部片子我有很多喜欢的镜头。一个是刚开始阿孝偷了妈妈的钱,然后把钱和自己赢的弹珠埋在家门口的树根底下。这时导演给了特写,果然之后阿孝带着母亲来挖,钱和弹珠都不见了。这段很有童趣,觉得有点可爱。

B105B50C-3865-4CC8-94B1-2D8ECDE5978C.jpeg


第二个喜欢的是祖孙二人在院子里,阳光是那么明媚,最美好的时光就定格在此时了。

EF800FF4-1D2F-457A-A1AC-823A76D01628.jpeg


后来奶奶去世,等到阿孝和几个弟弟发觉时,已经过去多天了,奶奶的一半身体早已腐烂流脓。看得眼睛酸酸的,但导演并没有过分渲染子孙不孝,我没有责怪他们,只是觉得他们这辈子是不会忘记那个收尸人狠狠的眼神了。看时我也想到自己读书时奶奶去世,我没有回家。过后我一直跟自己说当时是忙论文,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有时间的。这件事我直到现在都很自责,老公后来安慰我,其实回去也见不到最后一面了,而且奶奶是不会怪我的。但我还是会时常梦见奶奶,她还跟以前一样,很慈祥,冲着我笑,也不说话。每每哭醒,我都倍感思念和遗憾。

六,《绿光》(1986)
导演:埃里克·侯麦
今年夏天刷完了侯麦的全部影片,很是过瘾。之前有写过一篇,这里就不再多介绍侯麦的风格了,总之喜欢法风衣着,喜欢文艺片的影迷都绝不能错过这位导演的作品。
《绿光》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主要是爱这部的调调,慵懒,又有点烦忧和患得患失。

267C27B3-FBAB-4DA3-A5A1-48690B70B1D0.jpeg


女主失恋之余,又被朋友爽约,好好的假期瞬间无所事事。不少好朋友都向她发出邀请,但她却总也找不到自己的归属,看着众人相谈甚欢,她只愿意独自一人孤独地坐在角落发呆。一次无目的的游荡,她无意中听人提到,太阳西沉时,最后会有一道绿光,看到绿光的人就能拥有幸福。然后在回程候车时,女主翻看着《白痴》,恍然间一抬头,对面的男子正冲自己微笑,这次她主动发出了邀请。。。

F246D688-EA85-4C75-B940-73BE8F2C7DAB.jpeg


七,《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
导演:杨德昌
四个小时的电影太考验耐力了,这是我第二次看。第一次大概是几年前,糊里糊涂勉强算看完了,这次才算正式了解到人物。杨德昌是我认为最好的华语导演,没有之一。他的镜头沉稳克制,也老练辛辣。《牯岭街》这么长的影片没有一处废镜头,故事舒缓平铺,内里却暗潮涌动。
《牯岭街》的影评特别特别多,我自己水平有限,写不出什么太有深意的东西,只简单说几句吧。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61年台湾建国中学的初中生茅武,在牯岭街用一把木柄军刀杀死了交往一年的女友刘敏。无疑刘敏就是电影中小明的原型。小明这个女孩的出场导演用足了笔墨,最初都是些远景镜头。男主小四和朋友小猫王、飞机某天晚上在学校,听人说眷村帮过来堵人,他们抄着家伙就出去了。小四中途返回教室,这时看到了一个女孩匆匆从后门跑出去,只留下背影。这就是小明,也暗示这场打架和小明有关。
后来小四去操场打球,又是远景,有个女孩在和小虎打球,看上去很亲密。下一个镜头就是小四去医务室取药,发现刚才打球的女孩膝盖受伤。敷完药后医生嘱咐小四送女孩回教室,二人出来后一直拍的都是背影。直到看到教官,他俩往墙后一躲,女主的容貌才正式亮相。

501BCDC8-D85C-46E8-8471-BFEB2BB46AEA.jpeg


小明不算非常美艳的那种,她很清秀,眉眼间有些许哀愁,自带一股风流之姿。同时,她有着超越这个年龄段的成熟,后边知道这和她的经历有关。小四因那次翘课和小明慢慢亲近起来,但他却不是小明唯一亲近的男生。最终他看不惯小明出卖自己的种种行为,酿成大祸。
整部电影没有起伏,但看到后来,我有种被噎住的感觉,胸口堵得难受。小四直到小明死了,还在跟她说,站起来呀,你站起来呀。他都没意识到自己杀人。本是父母眼中很乖的孩子最终被送进监狱。

093856C7-01B5-4B14-B3A9-B09C330953DF.jpeg


杨德昌曾说过,青春,是尚未遇见悲剧的生命。小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饱读诗书,教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在他无故犯错被老师叫家长后,父亲都极力挺他,其实父亲本身也是在寻求一种精神寄托。父亲说,“如果一个人还为他没有犯过的错误,去道歉,去讨好的话,那这种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啊?读那么多书,就是要在其中找出一个以后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到头来,还不能很勇敢的,相信它的话,那做人有什么意思啊?你要相信,你的未来,是可以由你自己的努力来决定的。”所以,小四的身上有很多父亲的影子,他很纯粹,也趋向理想化。但小明和他完全相反,小明从小没有依靠,母亲身体不好,靠给人帮佣挣点钱。所以她从小看尽世态炎凉,她想活下去得先学会自保,这在小四看来是不能接受的。
某种角度来说,杨德昌是在拍一部时代悲剧,一代人如何被时代洪流裹挟开始认命,曾经的理想在乱世中逐渐一文不值。

062B3A3C-B6AC-4F50-9D62-9B835A4AA127.jpeg


八,《解构爱情狂》(1997)
导演:伍迪艾伦
我很喜欢伍迪艾伦的风格,今年陆陆续续看了十一部吧。然后五星的有三部,《安妮·霍尔》、《开罗紫玫瑰》和《解构爱情狂》,都太爱了,找不出更喜欢哪部。
但《解构爱情狂》实在太搞笑,简直笑到肚子疼。一个神经质爱碎碎念的作家,他的书卖得不错,但人真不咋地,在他的作品里几乎把自己的朋友、家人、前妻还有女性伴侣们都得罪了个遍。电影里有些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有些是他自己书里篡改的,糅杂在一起,一个孤独的渣男形象就立起来了。

7B3F354F-144F-48BB-9E93-CA4F56B3AF51.jpeg


伍迪艾伦的故事节奏和贫嘴技能真是让人着迷!各种稀奇古怪的理论频出,能从弗洛伊德侃到卡尔维诺,多部作品里的渣男也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不离手,对清高的知识分子损起来可谓是毫不留情。台词也是经典,我看伍迪艾伦的电影比看国产电视剧还放松(毕竟国产剧你还得帮编剧把逻辑填补上),有时候下午没事能连着刷两部,好像不看他损人就不舒服哈哈。
这段关于作家死了之后下地狱的桥段简直太经典了

9774FB4B-6E2E-4137-92E5-376DFEE7846E.jpeg


九,《日日是好日》(2018)
导演:大森立嗣
治愈系的电影今年看了不少,但最爱这一部。首先这是树木希林老师的遗作,我是通过是枝裕和的电影,喜欢上了这位慈祥优雅的老太太,很遗憾她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其次这部电影很有东方神韵,它蕴含了不少佛家的哲学思想,非常有意思。
故事主角——典子即将大学毕业,但她对前途却迷茫无措。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表姐开始去学习茶道。茶道强调步骤,注重礼仪。初上课时,老师教她们帛纱(清洁茶具的布)的几种折叠方法,各类茶具的使用,如茶筅(在茶碗搅动茶粉)、柄杓(从「釜」与「水指」中盛水),以及茶室的步法(左脚先行,一张榻榻米分为六步)等等等等。
这些对典子来说,复杂而没有意义。所以她总是出错,几乎连抬手都不对,学起来有点焦躁。倒是老师很平静,似乎并不在意。只是静静地看着,时而指出错处。但渐渐,典子似乎琢磨出了一点意思,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有点爱上茶道了。

9736E5D1-CAFB-4EB9-9C4F-3B28D96F7266.jpeg


老师教导她,沏茶不简单,品茶不简单。节气不同,喝的茶不同,煮茶的方法也不同。这是与自然呼应,茶道需以心领受,听出当中的不同,其实这也是人生。
冬去春来,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表姐早已不再上课,身边的人也是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典子,还在坚持着。她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周都会固定时间去老师家学习。而这期间,她的人生也经历了不少起起落落,爱人的背叛,亲人的离世等等,唯一不变的就是茶道。茶道似乎成了她舒缓的方式。

50C69196-5422-4F97-A491-F8A98C72DD50.jpeg


电影出反复提到了费里尼的影片《大路》,典子说小的时候她看不明白,而长大之后再看,终于明白了。我想这就是人生吧。有些事,我们眼见即知。但很多,却需要反复领悟。就像典子学茶道,某一天,她独自一人静坐在屋内,看着那幅字画“日日是好日”,她突然悟出来了。

十,《1917》(2019)
导演:萨姆·门德斯
《1917》北美上映时间是2019年12月25号,我是2020年1月17号去看的。自此之后,截止到目前,由于疫情,我再没看到大荧幕。想念。
这部片子剧情很简单,两个少年接到命令,要穿过层层封锁线传递一个信息。

FFF6D09F-344D-42A9-82C9-8876947EE7B5.jpeg


精彩的是导演“伪一镜到底”的视角,IMAX大荧幕呈现出来十分震撼,从来没有看过这么“身临其境”的战争片,这样的拍摄手法无疑开创了一个先河,也体现了这些年电影工业的飞速发展。《1917》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把一镜到底仅仅当成炫技的噱头,而是利用超长镜头,将观众的情绪和主角的命运牢牢捆绑,每一秒都能感觉到紧张气氛,我在IMAX屏幕前看的时候,几乎能感受到子弹擦肩而过的时候的痛感。《1917》拿下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摄影,实至名归。可惜没有拿下最佳导演,败给了大满贯的奉俊昊。

另外《1917》也入围了最佳影片,今年入围最佳影片几乎都是佳作,九部我都看了,都很喜欢,但我其实心里是倾向于《爱尔兰人》拿奖的。

前几天写完剧评,觉得有几部写得不甚理想,恼恨自己的空洞、言之无物。可等到写影评时才发觉,其实剧评并不是最糟的。。。现在只能安慰自己,庆幸自己还尚有欣赏美的能力,虽然肤浅,但也不算是个枯燥的人啊,足够了。另外还是想说,我的文字没有呈现出原作精髓的十分之一,若是对哪部感兴趣,大家找一个安静的下午,窝在家里看一看哈。
已邀请:

哒小鸣 - 拥有单一功能审美原则的搭配机器人

赞同来自:


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又想起被这4个小时超长时长支配的恐惧😱 里面的隐喻很多,但我特别喜欢一个很小的情节,里面有个小混混头子讲自己爱看基督山伯爵后来被砍死了……

当时就感觉这个编剧真的很厉害,一个黑社会小混混的死亡,有基督山伯爵做背景,不仅显得壮丽华美到了极点,甚至那一瞬间甚至把基督山伯爵都比下去了。

台湾文艺圈这种文化解构能力,真的很强,后来周董的歌曲也把这样的技巧用了个炉火纯青,以至于什么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古风、南美风情,周董都像那个小混混头子一样,巧妙的把这些世界艺术精华放进自己的歌里还飙出传神之美……

JasmineSz

赞同来自:


你的阅读量还有观影数量惊人啊,羡慕
读书观剧,赏花品茶,这是我人生的终极目标,现在还做不到
因为这一切需要拥有世间最奢侈的东西:时间
996的打工人不配拥有😂

流水清茶 - 爱臭美的小个子

赞同来自:


我觉得每一个好看书爱写字的人,可能都会有的困扰,就是我们写下的这些文字,不足以表达我们内心的十分之一,更不足以表达那些我们喜欢的艺术品的精髓以及我们的喜爱。
但是,真的,你的文字真的很美好,也很吸引人,我每一次看,都觉得自愧不如。。
你列的这些电影,我统统都没有看过!今年过年吧,我把这些补上^^

深水鱼 - 52公斤,160;

赞同来自:


小丽洁看书观影量真大。影评写得有思想。有空了一一来看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